擦亮“文化巴东”名片 巴东创建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纪实
发布时间:Dec 8, 2020 | 作者:

乡村文艺表演队活跃在基层
“自从建了这个广场,我们能常来跳舞、健身,身体好了,心情也舒畅多了。”10月16日,在巴东县清太坪镇文体活动中心,清平街社区居民周俊跳着广场舞,高兴地说。
巴东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成功创建“中国廪君文化之乡”“湖北荆楚诗词之县”“中国楹联文化之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歌舞)之乡”。2018年5月,巴东县成功申报创建湖北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县委、县政府高位推进,把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文化巴东”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文化地标、文化惠民、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五大工程”,初步探索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特色鲜明”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强阵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巴东成立文化义工服务队
“虽然天气渐渐冷了,但每天来社区玩的村民还不少,跳舞、唱歌、看书,大家都很开心。”10月13日晚,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员谭小林认真记录当天社区活动情况。
石桥坪社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巴东县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缩影。巴东县32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三有一覆盖”(有文化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有文体活动广场,广播电视综合入户全覆盖)标准,并统一配置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村村响喇叭、视频音响一体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等器材设备。其中,26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七个一”(一个文化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宣传栏,一套广播器材,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器材)建设标准,建成率80%。
除了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巴东县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累计投入100万元完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工作。截至目前,所有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按照“三室一厅一场一家”标准,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培训辅导室,多功能活动厅,文体活动广场和少儿文艺之家。
10月12日,巴东县大支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排练厅内,巴山民族乐团团长谭保全正带领大伙排练《南泥湾》。记者看到,该中心配置了公共文化一体机、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视频音响一体机,电子绘画板、架子鼓、萨克斯等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少儿棋类、益智拼装玩具等少儿类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成为集文化宣传、普法教育、科普宣传、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重要公共服务场所。
目前,巴东县形成了以“三馆三中心”(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县非遗传承展演中心、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各类文化体育市场主体为支撑,各类社会团体和农村文艺演出队伍为补充,覆盖县城、乡镇、村(社区)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县级文体设施提档升级、乡镇文化阵地全面达标、村级文化中心全部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基本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仅在县城就建成了巫峡广场、寇公广场、纤夫广场、神农广场、巴东广场、亲水广场等8个文体活动广场;建成民族文化公园、寇准公园、环城游憩走廊等3处公共活动场所。
巴东县影视文化中心建设全面提速,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展示馆,剧场、文化广场,广播电视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巴东民族书城建成后,将成为巴东文化新地标。
建试点,点燃山里娃的艺术梦

文化义工教孩子们学腰鼓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10月11日,星期日,在野三关镇麻沙坪村少儿文艺示范点,伴随着老师的钢琴节奏,孩子们唱起了童谣。田建梅是镇、村两级的文化义工,据她介绍,去年巴东县文旅局为麻沙坪村少儿文艺示范点配备了价值5万元的文化体育器材,包括架子鼓、萨克斯、古筝、腰鼓、葫芦丝、电钢琴等乐器。每到周末,示范点免费开放,山里孩子就近接受艺术启蒙教育。
东瀼口镇阳光小学是一所公益性民办教育机构,在校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去年,巴东县文旅局在该校建立“少儿文艺之家”,配备各种文化器材,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各类乐器,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六年级学生陈佳鑫说:“去年,我才第一次见到古筝。现在,我喜欢上了古筝。”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等原因,部分乡村少儿存在性格内向、自卑孤僻等问题。省文化和旅游厅、巴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巴东县启动了改善和丰富青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试点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创新工作。目前,该县已完成12个“少儿文艺之家”和60个“少儿文艺示范点”建设,投入250万元采购器材,统一配备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文化设施设备,制定少儿文艺活动阵地管理工作制度,形成“有机构、有牌子、有制度、有场所、有人员、有资金”的运行体系。
有了场地和器材,如何做好少儿文艺辅导工作?巴东县以县志愿者协会、各类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为基础,组建1个县级文化义工服务队和12个乡镇文化义工服务小分队,累计招募文化义工157名。文化义工为少年儿童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承担起丰富和改善全县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职责。9月21日,由巴东县文旅局、共青团巴东县委共同主办的巴东县文化义工培训班正式开班,60名来自各乡镇的文化义工和基层文化骨干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了古筝、架子鼓、葫芦丝、钢琴等专业知识及演奏方法。
截至目前,巴东县文化义工服务队已深入东瀼口、溪丘湾、茶店子、绿葱坡、大支坪5个乡镇,开展了7场针对当地少年儿童的文艺培训。12个乡镇文化义工服务小分队也结合当地实际,利用节假日组织广大少年儿童开展形式多样文化服务活动。当前,依托12个乡镇、6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的少儿文艺示范点,已全部具备接待服务能力,为广大乡村少儿群体开展文化活动开辟了新天地。
树品牌,“三节三赛”走向世界
“土家撒叶儿嗬”享誉全国,“峡江纤夫号子”天下一绝,“巴东堂戏”独树一帜……地处北纬30度的巴东,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立体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富集的旅游资源,使巴东成为游泳、滑雪、漂流、攀岩、翼装飞行、森林穿越、高山马拉松和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在中国田径协会、中国游泳协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州人民政府、州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巴东县精心培育的“长江三峡纤夫文化旅游节”“廪君文化艺术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和“高山森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畅游神农溪·横渡大三峡’冬泳赛”“高山滑雪锦标赛”,从自娱自乐到开门办赛,从全民健身到全域旅游,巴东的“三节三赛”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持续关注,已成为巴东乃至湖北区域性节庆赛事品牌活动,掀起巴东文、体、旅深度融合新篇章。
今年10月以来,巴东县节庆赛事活动捷报频传:10月9日,中国田径协会公布2019年中国马拉松等级赛事及特色赛事评定结果,“2019年秘境巴东高山森林国际半程马拉松”被授予“最美赛道特色赛事”和“银牌赛事”;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湖北日报客户端推荐巴东“体育+文化+旅游+扶贫”发展模式;10月22日,恩施绿葱坡滑雪及高山运动度假小镇入选“2020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将在2020年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现场推介、展示和宣传。
这些金字招牌的取得,为巴东“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再添新活力。通过举办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促进了一个个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巴东”的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大,“秘境巴东” 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
聚合力, “文化巴东”活力凸显

县文化馆排练现场
10月13日上午,在巴东县文化馆多功能厅,馆长马尚松正在指导堂戏演出班子排练巴东堂戏《寇准试妻》,为参加国家文旅部组织的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做准备。
“我们以前在白岩沟山洞排练,条件艰苦。搬到文化馆后,不仅有了免费的场地,还有专业人士指导。”红叶艺术团团长朱承美告诉记者,文旅部门非常支持群众文化生活,免费提供场地、技术指导,还给艺术团提供了很多登台表演机会。
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巴东县稳步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阵地建设。2018年、2019年全县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分别为2700万元、6069万元,人均公共文化消费和财政投入分别为54元、121元。示范区创建期间,全县每年整合资金500多万元,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购买、社会文艺团体培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优秀文化体育人才、优秀文艺作品的资助、扶持和奖励。
巴东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了10多个政策性文件,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巴东县以公益性、便利性为统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创建期间,全县各级文化单位年均接待群众20万人次。如今,漫步巴东县城,图书馆阅览室座无虚席,各类图书琳琅满目;文化馆内吹拉弹唱声声入耳,精气神十足;广场上居民翩翩起舞,活动精彩纷呈……
凝聚创建合力,“文化巴东”活力进一步凸显。全县43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全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民族歌舞剧《巴风土韵》,风情音乐剧《巴山恋》,电影《拐杖》《漂洋过海来爱你》,歌曲《巴山谣》《秘境巴东》《太阳照在屋顶上》《有一个地方和你去过的世界不一样》,舞蹈《土家撒叶儿嗬》《长江峡江号子》等一批精品力作,先后荣获各级各类大奖。整理出版了“文化巴东”建设系列丛书《诗巴东》《书画巴东》《巴东文脉》《巴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巴东堂戏剧目大全》《巴东皮影戏剧目精选》《土家族撒叶儿嗬普及教程》等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


少儿文艺表演(图左)
群众在大支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排练节目(图右)
■ ■■■■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总 编:谭 勇
主 编:张继华 高小燕
执行编辑:莫吟儿
- 上一篇: 传播历史文化 杭州良渚博物院少儿社教活动走进巴东
- 下一篇: 巴东县文化馆“总分馆”模式创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