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淬初心——巴东全域红色资源“活”力绽放
发布时间:Apr 7, 2025 | 作者:记者 刘修爱
在武陵山脉纵贯的鄂西大地,巴东县以雄奇险峻的峡谷风光闻名,更以滚烫的红色血脉滋养着荆楚大地。
巴东,是贺龙元帅转战湘鄂西的战略要地,是红三军休养生息的革命摇篮,更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染红的精神高地。漫步巴东3352平方公里的土地,星罗棋布的红色遗迹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
金果坪:贺龙足迹里的“红色基因库”
在金果坪乡江家村,青瓦木墙的贺龙旧居前,村党支部书记刘小明轻轻抚摸着有近百年历史的木床:“这是贺龙元帅1928年到1933年驻扎时睡过的床,父亲曾说,贺老总常借着油灯的微光看地图,鞋底磨穿了还坚持行军。” 这段跨越世纪的记忆,让旧居成为鲜活的革命课堂。
沿着3公里长的“红军路”前行,红三军烈士陵园的松涛声仿佛在诉说历史:1931年,红三军在此建立后方医院,120余名烈士长眠于此。每年清明,上万名游客捧着菊花拾级而上,在段德昌烈士墓前静默致敬。
旧居内,褪色的马灯、补丁摞补丁的军服、布满刀痕的桌椅,还原着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旧址外,“金果红路”串联起红三军枪炮局、红军泉、烈士就义地等12处遗址,形成全国首批“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这条线路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生动展现,更成为了广大游客探寻红色精神的“网红”打卡地,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国家方阵”。
牛洞坪:苏维埃政权的“山中堡垒”
东瀼口镇牛洞坪村的向家大院,青石板上的弹孔依然清晰。
“当年土匪放火烧山,是红军战士用身体筑成人墙救火,这棵千年古树见证了军民鱼水情。” 村民谭明武指着后山古樟树说,这棵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樟树,更是牛洞坪红色历史的见证者。传说它是北宋寇准任巴东县令在此劝农稼穑时所栽,而在一次战斗中,古樟树因土匪故意放火烧山而险些被烧毁,幸得解放军战士们和乡亲们合力扑救才得以幸存。如今,它依然葱茏劲翠,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村子里还保留着对坡革命旧址、巴归兴革命根据地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无声地诉说着牛洞坪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他们或踊跃参加红军,或全力支持前线,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色火种在大家心田深深扎根,指引大家以史为鉴,勇毅前行。”清明时节,来自各单位的党员干部来到牛洞坪黄大鹏广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表达对党的忠诚热爱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
如今,牛洞坪旧址内陈列的布币模具、苏维埃印章、红军袖章等文物,无声讲述着“打土豪、分田地” 的红色政权实践。1993年6月,牛洞坪的相关革命旧址被明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县委、县政府在此立碑纪念,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
全域红韵:让革命星火成燎原之势
在绿葱坡镇野花坪村,新修缮的娃娃寨烈士纪念塔巍然矗立。历史追溯到1949年10月,解放鄂西第一仗在此打响,参战牺牲的烈士长眠于苍松翠柏间。2023年,企业捐资100万元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投入使用,浮雕墙上“突破封锁线”的战斗场景,成为青少年研学的“沉浸式课堂”。
巴东县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的“巴东记忆”主题展厅,以详实的史料、直观的图片、珍贵的实物和重要的图书资料为载体,再现了巴东建县以来的千年历史,重点展示了巴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建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自展厅开放以来,展厅已接待了众多参观者,成为传播巴东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不止于静态保护,巴东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启动革命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修复37处重点旧址;创新“红色+”模式,金果坪乡“小小解说员”项目培养出86名学生讲解员,累计服务游客1.2万人次;开发“重走红军路”徒步线路、红色主题民宿,年吸引研学团队超200批次。
从贺龙旧居的油灯到牛洞坪的苏维埃印章,从烈士墓前的鲜花到“小小解说员”的童声,巴东的红色文化早已融入血脉。
当夕阳为武陵群山披上金装,金果坪“红军路”上的脚步声依然络绎不绝。那些被岁月浸润的红色故事,正化作巴东儿女迈向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回响不息。
- 上一篇: 土店子村:繁花与产业共舞 踏出振兴新步伐
- 下一篇: 巴东巫峡口:尽享春日美好 感受壮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