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巴东:播撒阳光 温暖儿童成长

发布时间:Oct 28, 2020 | 作者:


记者 谭黎

孩子们在图书室练书法

巴东县乡村少儿较多,其中寄宿和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巴东县有少儿52453人,留守儿童5051人,占总人数的9.63%。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等原因,部分乡村少儿在身心成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自卑孤僻、对未来缺乏信心等,给少儿家庭和农村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危害。

如何让孩子得到爱与关怀,让优良品质深植童心?针对全县乡村少儿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巴东不断加强乡村少儿公共文化服务,完善乡村少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乡村少儿群体文化生活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极大地促进了乡村少儿的健康成长。

架子鼓的雄浑磅礴、葫芦丝的细腻朦胧、古筝的飘飘洒洒、竹笛的清亮悠远、《志愿者之歌》的高亢嘹亮汇聚在一起,入耳心神宁静,洗尽烦躁孤寂。这是巴东60名文化义工经过5天的业务培训后,在9月25日进行汇报演出时的场景。

巴东成立文化义工服务队

9月21日,由巴东县文旅局、共青团巴东县委共同主办的巴东县文化义工培训班正式开班。60名来自各乡镇的文化义工和基层文化骨干参加培训。通过理论讲解、业务培训和现场交流等方式,教授了古筝、架子鼓、葫芦丝、钢琴等专业知识及演奏方法,授课内容丰富、生动精彩,为文化义工提供优质服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目前,巴东县已建实机构,成立了巴东县志愿者协会文化义工服务队和乡镇文化义工服务小分队,形成了“有牌子、有制度、有场所、有人员、有资金”的运行体系。

乡村少儿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是开展少儿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少儿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供给平台。目前,巴东现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博物馆1个、县级文体活动广场6个、乡镇民族文化博物馆1个、乡镇图书分馆1个、流动图书室23个、“非遗”传承基地8个。

同时,在乡集镇建设了文体活动广场12个、村(社区)级文体广场318个、农民体育健身器材和路径器材502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个、村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32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市)级支中心1个、乡镇分中心12个、村级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491个以及县级播控平台1个、乡镇播控平台12个、村广播室87个、广播终端870个。

自此,全县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日臻完善,乡镇、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全县文化阵地覆盖率均达100%。文化场所的全面建设,为组织开展乡村少儿文化活动创造了较好条件。

  

鼓乐培训 

巴东县还继续创新服务方式,以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6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中小学为基地,增扩场地,增加设备,创办“少儿文艺之家”和“少儿文化活动示范点”。

截止目前,巴东已投入250万元完成了少儿文化阵地器材采购配送,为“少儿文艺之家”以及“少儿文化活动示范点”统一配备了视频音响一体机、电子书阅读器、体育健身套装等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文化设施设备,制定了“少儿文艺之家”管理工作制度,确定“少儿文艺之家”开放时间和活动形式,启动了文化义工选聘培训工作,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少儿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当前,依托1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的“少儿文艺之家”已经具备接待服务能力,为广大乡村少儿群体文化生活开辟了新天地,为乡村少儿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提供了新平台。

“巴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创新服务形式,全县上下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谭勇告诉记者,巴东不仅通过农村中小学的“少儿文艺之家”,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而且还招募了5名非遗传承人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者,定期到乡村学校开展巴东堂戏、巴东皮影戏、土家族民间历法等非遗传承培训,并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开展文艺辅导培训、为青少年学生放映电影,深受广大农村学生喜爱。

值班编辑:邓毅 责任编辑:谭晓萍 校对:廖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