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红路”别样红
发布时间:Aug 25, 2020 | 作者:
战火纷飞的岁月,巴东好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栉风沐雨,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很多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金果红路”,向英雄们致敬!
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听红军故事……不久前,一组红色旅游的体验图片刷爆微信朋友圈,一个体验“金果红路”的视频在央视新闻网点击量超过200万,让一个“脚踏四县”的偏远小镇迅速火爆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教育基地。这个“网红”景点位于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这里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驻扎于此,著名红军高级将领、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就长眠在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红色的记忆。近年来,当地政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重走红军路”为主要体验形式,打造“金果红路”,铺就一条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路、精准扶贫的产业路。
金果坪乡位于巴东县最南端,地处清江南岸,东与宜昌市五峰县牛庄乡、南与鹤峰县邬阳乡、西北与建始县官店镇接壤,自古有“一脚踏四县”之说。一个偏远乡镇为何成“网红”?“金果红路”的起点为红三军烈士陵园,由一条“红军路”游步道串联沿线9个参观点,终点为“胜利大队”。行走在红军路上,这里的每一米步道,每一处标牌、绿化、人文景观,都能感受到建设者的别具匠心。在“金果红路”的起点——红三军烈士陵园广场入口,左边是由“金果”拼音首个字母“JG”为元素设计的精神文化牌,书写着“传承革命圣火,共建红色金果”的文字;右边是“走红路,忆先烈,悟初心”的主题标牌,把红军路的入口点缀得恰到好处。从红三军烈士陵园经贺龙旧居、红军泉、红三军烈士就义旧址、段德昌烈士陵园,再到红三军保卫局,一条红砖主打、青砖镶边的红军步道,像一根红色的飘带,将9处革命遗址(旧址)串联起来,与沿线的茶园、白柚和油茶树相映成趣。
段德昌烈士陵园前的步道新植了两排整齐的松柏,据说树苗是专程从烈士老家湖南南县购来的,希望烈士英魂嗅到家乡的味道。从保卫局上行,经过一段艰险的青石台阶就来到红军亭。该亭以茅草为盖,以原生杂木为撑,中间的木桌和四周的板凳都是就地取材,用心拼合,简洁质朴中透露出“师法自然”的原生态之美。
行程3公里,到达了“红军路”的终点——“胜利大队”,也是游客接待中心。门前有一处水池景观,从高处俯瞰水池的整体造型就像一只眼睛,黑白相间的眼珠形象灵动,金属丝穿鹅卵石做成的睫毛,最核心的部分是在它的瞳孔处生长着一棵大树,这处景观被命名为“金果之眼”,寓意满眼尽绿。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口水不缺也不盈的“谦缸”,寓意党员干部生活和学习中既要查漏补缺,还要谦虚谨慎。红军路的终点还有一座凉亭叫“悟心亭”,寓意“常悟为民初心,牢记历史使命”。亭边放着纸笔,两个笔记本上已写满殷殷的祝福。“金果红路”在打造过程中,巴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及当地党委、政府带着责任和情怀把关每一个细节。坚持精细化建设的理念,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红军路解说词的撰写、红军饭菜谱的选择、标识标牌的设置、路灯景观的打造等,都经过精心提练打磨。
在游客接待中心,“胜利大队”四个大字镶嵌在一排土墙瓦房的正中间,它的名字是有由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下村湾改名为胜利大队,后来下村湾与江家村合并为江家村。2019年,金果坪乡党委、政府将原旧学校改造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在当地群众的共同呼声下,游客接待中心命名为“胜利大队”。“胜利大队”的一楼是可以同时容纳一百多人的大食堂和两间大澡堂;二楼是宿舍,8个房间的房号按一队至八队编号,是为了纪念大集体时代胜利大队的8个小队,分为5间套房、1个标间和两个大统铺。
除了穿整齐划一的红军服,重走3公里的红军路,吃红军饭是这里的重头戏。红军饭用特制的土碗盛装,“巴山飞渡”“军长抵棍”“五串铜钱”“梦回洪湖”“德凯送灯”“十送红军”……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压轴菜“乘风破浪”更是别具匠心,一艘红船行于江中,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寓意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饭后,就着一张旧桌椅,一盏煤油灯,江家村老支书黄克杰深情讲述父亲黄德凯给段德昌送灯三年的感人故事:1933年5月,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同志牺牲后,下村湾年仅11岁的黄德凯在父亲的叮嘱下,按照当地习俗在段德昌烈士牺牲地为他送了三年灯,祈愿烈士的英魂得以安息。80多年过去了,红三军与金果坪百姓鱼水相依的故事代代相传。在这里,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五串铜钱换石榴”的廉政故事。1929年10月,红三军黄连长带着战士在下村湾召开群众会返回驻地时,一名小战士发现老乡黄益庭家的石榴树结有一个红红的石榴,便顺手捡起石块把石榴打下来,带回驻地与战士分享。贺龙见状,忙问石榴是哪里来的,给老乡付钱没有。得知没有付钱,贺龙当即叫来黄连长,与小战士一道到黄益庭家赔礼道歉并要赔偿。“我们红军的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摘的石榴必须加倍赔偿。”说着,贺龙就从腰包里掏出五串铜钱硬塞给了这位老乡。
“重走红军路,让我们聆听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看到了老区人民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2019年10月31日,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党总支一支部书记向宗义带着9名党员同志,前往距离金果坪,开启了一次红色缅怀之行。“我从小生活在贺龙旧居,睡过贺龙睡过的床,听红色故事长大,现在很荣幸从事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借助红色旅游资源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也是我应尽之责。”村支部副书记刘小明说。“金果红路”自2019年9月27日开园以来,迎来了州直单位和巴东县委、政府以及县直部门来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接待学员100多批次1万多人,社会人士近5万多人次。
随着“金果红路”的声名鹊起,闭塞的金果坪集镇变得热闹起来,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胜利大队”开业后,招聘附近村组的贫困户担任厨师和服务员,人均每月可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所用食材也是从周围农户家中收购,带动周边农户80余户增收。
“‘金果红路’不仅仅是老百姓锻炼身体的健康路,也是精准扶贫的产业路,还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路,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路。”业内人士这样评述道。
- 上一篇: 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骆启义调研巴东体育工作
- 下一篇: 不一样的山水 神农溪美景“惠”四方游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