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让非遗“活”起来 巴东保护和传承民族经典文化

发布时间:Jul 16, 2018 | 作者:


  本网讯(记者  谭远志  实习生  谭志华 )7月13日,恩施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向莉萍一行来到巴东县溪丘湾乡,看望慰问 “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谭绍康和谭文碧两位老人。

  在溪丘湾乡平阳坝展演中心,民间艺人们正在表演巴东堂戏《劝夫》,幽默的唱词、明快的唱腔赢得了向莉萍一行的喝彩和好评。随后,向莉萍一行还看望了现年77岁的谭文碧老人,详细了解了老人的生活现状及皮影戏的发展现状。


资料图

  巴东堂戏,也称踩堂戏,主要流行于巴东江北神农溪一带,被喻为“神农溪上一朵跳动的浪花”,与南剧、灯戏、傩戏、柳子戏一起被誉为恩施州民族文艺“五朵金花”。巴东堂戏属板腔体的民间剧种,唱腔主要有大筒子腔的“梁山调”和小筒子腔(太和调、南路、北路),以及唢呐腔与高腔等。以演“花戏”为主,其角色分小生、小旦、小丑,偶有净角、末角,主要剧目有《王麻子打妆》《海棠花》《劝夫》《雷家院子》等。
  
  谭文碧是巴东皮影戏传承人,他自编自演《四老赶集》《只生一个好》《两场麦子一场打》等12个剧目,改编移植《孙宝》《老包公》等8个剧本,挖掘整理传统戏《送寒衣》《海棠花》等90多个剧目。

  据了解,为加强堂戏文化保护和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该乡成立了堂戏传承基地和平阳坝展演中心,邀请民间艺术大师谭绍康现场指导和排练,点对点提升堂戏爱好者的演唱水平和表演技能。
 
  向莉萍对堂戏、皮影戏保护和传承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和肯定,鼓励两位老人继续发挥余热,弘扬民族经典,为堂戏、皮影戏的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让优秀民间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