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巴东文化旅游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Nov 24, 2020 | 作者:
记者 谭黎
巴东美景怡人
巍巍巴山藏秘境,滚滚长江荡诗音!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的巴东,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巴东县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着力构建一体化全县旅游新格局,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全县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文化中强身健体,在运动中体验美景,是新时代健康旅游的风向标。自2016年以来,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8月,巴东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廪君文化之乡,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定巴东全域旅游为“2018民生示范工程”,2019年野三关高山森林半程马拉松获中国田径协会银牌赛事奖、“最美赛道特色赛事”奖。2019年巴东冬泳邀请赛正式成为国家级体育赛事,巴东入列省文旅厅开展“改善和丰富贫困地区青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试点工作”的唯一试点县,成功举办2019湖北省高山滑雪锦标赛,绿葱坡滑雪及高山运动度假小镇入选2020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改变和优化了全州旅游格局,成为全州旅游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业内人士表示,旅游业不仅是巴东通往外界的一张精美名片,更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据县文旅局数据显示,2019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1043万,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成为州内继恩施市、利川市之后第三个旅游接待人次破千万的县市。
今年,巴东县委、县政府把推进旅游消费市场振兴作为疫后推进县域经济复苏的主要抓手,认真贯彻省州决策部署,按照省文旅厅安排和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业,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到目前全县接待游客366.1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50.06亿元。
谈起巴东的旅游,人们自然称道的是天下第一漂——神农溪。如今进神农溪畅游,每天都能看见各种肤色的游客,有的漂流,有的探险,尽情享受着乘坐豌豆角小木船漂流的惬意,饱尝着国家5A级景区神农溪古朴原始的自然风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了使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神农溪景区进一步优化提升《巴山恋》剧目,纤夫走廊推出创意演艺节目《纤夫情》,让游客在饱览秀美山川、体验三峡纤夫搏击江河激流的同时,享受到一场独具土家民族特色的文化盛宴,景区即是剧场。
游客畅游神农溪
与此同时,野三关森林花海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赛事举办水平逐年提高,游客在高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浪漫与激情中体验夏日清凉;一年一度冬泳赛,巫峡口景区成为游客激情奔放、诗歌咏怀的练场;绿葱坡高山滑雪锦标赛成为恩施冬季旅游的撬板,景区即是赛场;巴王水寨,以“网红”景区登场,廪君文化旅游节,引导游客在奇观异景中感叹巴文化的源远流长;绿葱坡山珍待游客,野三关古镇白酒香......
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是发展格局的扩大,也是发展品质的升华,县文旅局结合巴东地域文化资源特色和山水、气候资源特征,推进“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形成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县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4亿元,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景区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景区品质明显提升。
县文旅局局长谭勇深有感触地说:“巴东县境内长江、清江两江分割,大巴山、巫山和武陵山三山盘踞,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山、大水的大美巴东,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是最为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截止目前,全县景区覆盖12个乡镇,建成旅游扶贫试点村12个,发展民宿95户,增加床位1638张,从业人员309人,接待游客71000人。旅游扶贫累计带动贫困户3472户,11000多名贫困人员脱贫。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巴东将再接再厉,不忘初心,推进文旅融合和产业事业协调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的目标。
初心如磐!秘境巴东,始终以诗一样的激情,画一样的美景,歌一样的神韵,酒一样的沉香,茶一样的甘醇,绽放在湖北西部,三峡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