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返乡游子看巴东:旧貌焕新颜 故土情愈浓
发布时间:Jan 30, 2025 | 作者:黄森林
“以前这儿又挤又乱,现在不仅拓宽了街道,还有大型商场和特色店铺,吃喝玩乐样样俱全,比一些大城市的商业街都热闹!”1月29日,大年初一,返乡青年李华和家人饭后在街上散步,来到沿江路巴楚文化广场前,不禁发出感慨。
李华生在巴东,在外打拼五年,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他捕捉到家乡农产品的广阔市场,便开展线上销售业务,着力将巴东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交通方便了,吃喝玩乐的地方也更多了,这次回来看到的巴东大不一样了,这为我今后的发展增添了不少信心。”李华说,回到工作地方后,会介绍身边的朋友来巴东游玩,看巴东的山水,品巴东的美食。
从武汉返乡过年的大学生张阳,对家乡教育资源的提升感触颇深。“以前想找个安静的学习场所都难,现在新建的图书馆藏书丰富、环境舒适。”张阳表示,家乡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更多成长的可能。他计划毕业后回乡任教,用所学知识反哺家乡,为培育下一代贡献力量。
在野三关镇,在外务工的王芳也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以前村里交通闭塞,出行全靠步行,现在不仅通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城乡公交也开进了村口,抬脚就能进城。”王芳回忆过去的艰难出行,满是感慨,现在村里不仅通了公路,还修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村民们在广场跳舞、健身、唠家常,其乐融融。
“现在家乡发展这么好,我打算回来找份工作,既能陪伴家人,又能为家乡建设出份力。”谈及未来,王芳眼中满是憧憬。
交通的飞跃,是巴东发展的生动注脚。曾经,蜿蜒崎岖的山路是巴东与外界沟通的阻碍。如今,高速公路、铁路相继贯通,拉近了巴东与外界的距离。常年在外跑运输的赵师傅说,“以前送货到周边城市,来回得折腾好几天,现在走高速,朝发夕至,运输效率大大提高,家乡的特产也能更快地运往全国各地。”便捷的交通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巴东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巴东的生态环境也在持续改善。过去,部分地区因过度开发,生态遭到破坏。如今,政府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曾经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河流湖泊清澈见底。“现在家乡处处是美景,随便一拍都是大片。我打算多拍些家乡的风光照片,分享到网络上,让更多人了解巴东的生态之美。”返乡的摄影爱好者刘先生兴奋地说。
以巴东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例,曾经农户们各自为战,种植技术落后,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常常面临丰收却滞销的困境。如今,政府引导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引入先进种植技术,打造统一品牌。返乡创业的周女士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加入合作社后,不仅学会了科学种植方法,自家种的柑橘还通过统一包装和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远销全国各地,收入大幅提升。这不仅改变了农户的生活,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巴东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土家文化作为巴东的瑰宝,过去仅在少数民俗活动中得以展现。如今,政府加大对土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新建了民俗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化节,让土家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返乡的文艺工作者陈先生表示:“看到家乡的土家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我特别激动。我打算创作一系列以土家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巴东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返乡人的故事,是巴东飞速发展的生动见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商业的繁荣、教育的进步、交通的便捷、生态的改善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巴东成为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热土。越来越多的游子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选择回乡创业、就业,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在这片孕育梦想的土地上,巴东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