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金果坪:弘扬老区精神 激活山水文章

发布时间:Dec 8, 2024 | 作者:黄华 邓传铎 谭艳坤


清江河畔,灵秀如画。巴东县金果坪乡依偎其间,两万多土苗儿女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以昂扬之姿行走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

这是一方沃土,流风遗韵,文脉灵秀;这更是一方热土,老区精神,催人奋进,激情抒写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逐和向往。

老区精神是金果坪乡最鲜明的精神底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金果坪乡,打土豪、分田地,播撒革命火种。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师长殉难于此。

1933年,红三军军部迁至金果坪乡江家村,这里成为湘鄂边的革命活动中心,留下了红三军军部旧址、红三军枪炮局、贺龙旧居、花园包战场遗址、红军标语等一批珍贵的革命遗迹遗址。

在革命战争年代,金果坪乡有500多名志士投身革命事业,覃正谷、覃正军、肖明发等157名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东县委、县政府在此修建了红三军烈士陵园、段德昌烈士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1996年,金果坪乡被列为湖北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全省“思源工程”发源地。

承载着老区精神,金果儿女饮水思源,奋发图强,狠抓道路、饮水、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茶叶、烟叶、药材等支柱产业调整布局结构,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诸如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产业发展难等制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创造了“致富思源”的金果坪模式,传遍荆楚大地。

金果坪乡,素有“一脚踏四县”之称。走进这里,不仅能欣赏到一片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能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活力。

近年来,金果坪乡党委政府围绕建成“省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老区边贸集散中心”目标,大力实施“三色三园”(红色文化园、绿色生态园、蓝色水上园)发展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红色文化园”建设快速推进。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金果坪乡红三军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通过省级评审,贺龙旧居、红三军保卫局、枪炮局等文物保护单位收归国有,投资1000万元对红三军革命旧址群进行修缮保护。红三军巴东革命历史陈列馆成为红色教育新亮点,“金果红路—胜利大队”红旅融合教育基地,被省老促会授予“老区精神教育基地”。

“绿色生态园”建设效益提升。金果坪乡坚持稳传统与抓特色并重,推动绿色产业园强基固本。全乡已发展茶叶1.35万亩、药材产业1.1万亩、柑橘和白柚7500亩。绿色富民产业年产值近亿元,带动了全乡6000户百姓依托产业发展走上致富路,人均增收3000元。

“蓝色水上园”画卷渐次展开。清江及其支流龙王河、楸木溪在金果坪乡境内绵延数十公里,留下了天然的“金山银山”。金果坪乡坚持保护和开发一盘棋,与巴东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拟投资1.6亿元建设龙王河港区翟家河客运码头、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沿江库岸修复治理。届时,可打通前往水布垭、建始、恩施的水上交通,融入大清江旅游圈。

金果坪乡向生态要势能,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弘扬老区精神,激活山水文章,吸引网红、大V驻足,宣传推介红色文化、绿色山水,打开一条“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快速通道。

金果坪乡是恩施州所有乡镇中离县城最远的一个偏远乡,距县城约180公里。

在区位不占优势、交通外联不畅的情况下,全乡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2018年以前,金果坪乡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精准扶贫期间,金果坪乡抓住恩施州出台允许村集体经营公司承接小型工程项目(100万元以内)的政策机遇,在全乡原14个村分别成立村集体经营公司,负责承接、实施村级小型民生项目,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壳”问题。

随着项目的减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如何开辟新渠道?

该乡沙岭村通过竞拍撂荒地,引进种植大户发展柑橘、白柚,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收,为全乡其他村提供了样板。随后各村纷纷效仿,全乡共计清理闲置土地3500亩,成功竞拍1200亩,引进市场主体18家,带动村民们种植茶叶、柚子、柑橘、中药材等3万余亩,村集体增收110多万元。同时,还解决了全乡3600人家门口就业,平均年收入3万元。

为破解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难题,金果坪乡成立“巴东县金果坪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简称“联社”)。全乡所有小型民生项目均由联社实施,所产生的收益按约定进行分配。原塘坊坪村、大房坪村、桃李溪村等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等产业和小型项目分成,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增收10万元。

至目前,全乡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1000余万元,各村均实现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目标,完成化解村级债务231.57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们共享红利。各村纷纷利用资金维修道路、安装路灯、新建文化广场、救助困难家庭等。近5年时间,仅沙岭村用于公益性事业的支出就达51万元。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金果坪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弘扬老区精神,饮水思源,接续奋斗新征程,每一寸土地都绽放着希望之光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书写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