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东过大年丨赏福写福送祝福(三)
发布时间:Feb 5, 2024 | 作者:
“经典续文脉·翰墨凝芸香” 在“手写送祝福活动”板块中 您可亲手描画 国图馆藏古籍中的“福”字 生成专属的新春祝福卡片 为亲朋好友送上 书香满满的别致祝福!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 国图馆藏古籍中的经典“福”字, 感受古人的墨香祝福吧! 《荀子》为战国时荀况的文集。荀子,名况,字卿,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赵人。《荀子》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 荀子继承儒家学说,并有所发展,为先秦时期继孔子、孟子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他主张人性皆恶,认为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社会更加安定。在政治上他提出隆礼重法。在君民关系上重视民本。在天人关系方面,荀子承认天的客观存在,认为应顺应自然规律。在认识论方面,荀子特别提出“解蔽”,主张认识事物要虚心、专心、静心,以达到主观上的大清明境界。荀子又构成了以正名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他揭示了名反映实的本质,制定了关于名的划分和推演的理论,阐述了制名的原则。这些学说在《荀子》一书中都有表述。荀况的门人中最著名的两位是韩非和李斯。西汉的经学多出于荀门传授。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宋刻宋印《荀子》,字大如钱,墨如点漆,刊印精美。原多著录为北宋监本,经考证,应刻于南宋时期。书中钤有孙朝肃印、士礼居、汪士钟藏、韩应陛鉴藏宋元名钞名校各善本与读有用书斋印记等藏书印鉴,说明此书在清代曾经是著名藏书家孙朝肃、黄丕烈、汪士钟、韩应陛等人的珍藏。书后还有藏书家顾广圻的跋文。 王澍康熙五十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他的书法堪称一绝,在书法实践上,取古法、涉猎广泛,同时在书学思想上有独到的见解,是后世学书者的导师。他的篆书、楷书、行草书都有一定成就。冯亦吾在《书法探求》中这样称赞王澍:“善篆书,参和古今,不染旧习”。“清四家”之一的翁方纲评价王澎的书法:"篆书得古法,行书次之,正书又次之"。王澍在篆书方面,是有卓越的突破和贡献的,并对其之后的篆书名家具有深远的影响。 习古人书,必走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兼收并蓄,淹贯众有。 他还在书中总结自己研习篆书的创作经验:篆籀之书,自古为难,笔不坚不瘦,不圆不劲不能变化。余作篆书,必心气凝定,目不旁睨,耳不外听,虽疾雷破柱,猛虎惊奔,不能知也。用是乃窥见斯、喜妙处。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 上一篇: 峡江画廊 美不胜收(图)
- 下一篇: 龙腾虎跃 福满绿葱——绿葱坡镇迎新春趣味游艺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