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巴东县探寻非遗保护与教育工作相结合新途径出成效

发布时间:Mar 21, 2024 | 作者:贾继庄


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探寻非遗保护与教育工作相结合新途径

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缺乏新鲜血液,主要体现在传承人员的老龄化上。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员中缺少年轻力量的注入。许多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传承人大都偏向老龄化。老一辈传承人虽然用自己的余生坚守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后一线上,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接班人,项目的传承完整性逐渐减少,可能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

长江峡江号子几乎仅存在于舞台(梁斌 摄)

为解决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新鲜血液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包括鼓励年轻人参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学习,加强行业、区域的交流与合作等。

与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巴东非遗保护工作在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过程中,探索出的新途径,将非遗引入校园、同时让课堂进入非遗基地,是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性的方式。这不仅能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使他们对非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村寨、进景区、进军营、进企业、进校园”活动的主要阵地,非遗保护与教育工作历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18年来,我县累计开展非遗“六进”活动846场,其中进校园活动达217场,占比超过25%。

巴东堂戏进校园活动(贾泽栋 摄)

2022年,巴东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县教育局、县民宗局,总投入50万元,用于开展“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性学校建设”工作,选取水布垭镇水布垭中小学校、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大支坪镇民族初级中学、巴东县神农中小学和沿渡河镇民族中心小学共5所学校,作为第一批非遗示范性学校创建试点。创建工作历时一年并取得圆满成功,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育局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共同组织验收并一致通过后,向上述5所学校给予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性学校”荣誉称号。

此后,非遗保护与教育工作联系越发紧密。2023年6月,水布垭中小学校组织参与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庆祝活动,廪君故事的舞台演绎让人惊叹,千名学生同唱“五句子山歌”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水布垭中小学千名学生同唱五句子山歌《花开柳》(任泽民 摄)

2024年1月,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仅在2024年春节期间及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已吸引超过1.2万学生人次前往。目前非遗馆已成为学生群体认知和了解本地传统文化的首选途径,几乎每周末都有中小学生群体组织前往开展游学和研学活动,截止目前已接待学生团体近10个、社会团体近20个。

信陵镇托幼中心非遗启蒙研学(任泽民 摄)

非遗馆如此受欢迎,无外乎这些原因:

首先,非遗馆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让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在非遗馆中,学生们可以看到各种传统工艺品、听到地道的民歌民谣、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等,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其次,非遗馆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非遗馆中,学生们可以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技艺和传承经历,还可以参加各种非遗体验活动,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非遗馆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本地传统文化的机会。在非遗馆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本地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传承现状,这种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综上所述,非遗馆之所以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互动的学习和体验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本地传统文化的机会。这种将非遗保护与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新途径,不仅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学校与非遗馆或其它传承场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非遗教育和传承活动。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非遗教育和传承资源。

总的来说,非遗保护的新途径探索,不论是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还是将课堂搬到非遗传承场所,都不失为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性的工作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使人们对非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知,有助于形成全民参与的非遗保护氛围,进而达到真正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目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vvup@vip.qq.com